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邹辉 余开洋)5月末的一天早晨,家住达州城区的张大姐又来到了位于西外的黑猪“蜀汉林猪”专卖店,虽然价格比普通猪肉贵很多,但张大姐却早已是这里的常客。“今天家里来了客人,我专门买点这里的猪肉,好好招待一下。”张大姐提着刚买好的猪肉,和店员说笑着走向了回家的路。 同样是在这个早晨,在距离张大姐家近百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的宣汉县茶河镇钟坪村(高峰岩)一群群“蜀汉林猪”正被饲养员赶着去跳水。 蜀汉林猪跳水 余开洋 摄 新改变:“黑猪”成消费市场新宠 从崇山峻岭到临街闹事,一边是农村,一边是城市,两者相距近百公里,将“蜀汉林猪”送到市民家门。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雷远学。 作为土生土长的高峰岩人,雷远学从小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吃着自然馈赠的食物长大。对于家乡的感情,他是浓烈而真挚的。2013年,雷远学成立了达州市铭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看着家乡如此好的生态环境,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起来。2016年,雷远学的企业作为宣汉县招商引资项目,正式落户茶河镇钟坪村(高峰岩),流转土地和林地1.7万亩。雷远学也终于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家乡,开始大展拳脚。 “刚开始,黑猪可没有这么受欢迎,甚至当地很多农民都不看好黑猪养殖。”雷远学介绍到,现在黑猪已被市场高度认可,他们在达州、宣汉多家直营店已经开门迎客,而且生意都还不错。 从“土猪”到“金猪”,还要归功于近年来当地政府下大力气对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蜀汉林猪 张平 摄 宣汉县高峰岩森林康养基地,其位于宣汉县茶河镇钟坪村,基地面积1200公顷。海拔1037—1350米,年平均气温15℃—18℃,森林覆盖率98%,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超过10000余个,PM2.5为18至25微克/立方米。 在2019年第三届中国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大会上,宣汉县高峰岩森林康养基地被授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这是继宣汉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获此殊荣后达州市第二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新模式:以农带农 促农增收 乡村振兴,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产业振兴。依托产业振兴风口,农村各项扶贫和产业资金可以有效整合,更好地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据介绍,雷远学以特色生态养殖产业发展为核心, 现年出栏注册商标“蜀汉林猪”10000头,年出栏“麟焕梅花鹿”700余头; 年出栏 “绿源香韵鸡”10万只的产房设施规模; 以自繁自育培育优良基因,以地理优势自然生长, 以科学健康户外运动, 以自制配方调理饲喂等特色方式提升肉质品源头控制; 加大以农带农模式投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 推行了村民集体合作社和养殖大户, 当前带动合作社2个、养殖大户5户;年创收各30万元以上。 梅花鹿驯养繁殖区 张平 摄 新领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新范版 对于产业的布局和发展,雷远学和他的团队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一核引领、多元联动。无论是“一核”,还是“多元”,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尊重自然,不能破坏生态。 “一核”:即围绕有机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以“猪+沼+果+蔬”为主导的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同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发展食品加工,创新食品加工多元化,建设酒厂等,通过二产业发展增加一产业产品附加值。 多元:即结合独特地理环境和产业优势,打造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疗、养、健于一体的综合休闲胜地。同时,依托基地现状农田资源,布局分体式农业(林)公园为农耕亲子体验(菜园、茶园、瓜果长廊休憩区)和农耕文化科普区(农耕文化植入、农产易物集市)。打造“农耕体验+乡村生活”产品动线,配套康养产品体系;打造“农园租赁+农产易物集市”,建立游客互动和康养饮食文化基础,实现农业旅游与康养功能生活。 谈及项目的规划设想,雷远学告诉记者,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既是农民的机遇,也是企业的机遇。他希望通过农工文旅科的创新融合,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