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胡梦曲 记者 邹辉)为进一步扩大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切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认同感与获得感,开江法院结合工作实际,精心推出十二项便民利民“暖心举措”,加快构建司法便民利民网络,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掌上法院“快捷办”。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主体,通过“四川微法院”小程序、12368诉讼服务热线,实现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电子送达,实现线上线下便捷式联动办理,为当事人提供“一次都不用跑”的掌上服务。 跨域立案“解讼累”。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设“跨域立案”窗口,对经审查确无管辖权的案件,主动引导当事人修改完善材料,通过专用系统将数据传送至管辖法院,高效快捷推动完成跨域立案,实现立案服务“异地可办”,避免异地诉讼当事人为立案而舟车劳顿、两地奔波。 申请执行“主动办”。进入执行环节的生效案件,执行立案审查时,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法律文书生效证明书,由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代为办理,切实提高申请执行立案效率。 绿色通道“贴民心”。对老、弱、病、残、孕、农民工等特定人群设立绿色诉讼服务通道,优先立案;对年迈、行动不便当事人提供电话预约或上门立案服务;对确因经济困难无力缴纳诉讼费的当事人,可依法享受诉讼费减、缓、免司法救助措施。 特色窗口“助民企”。设立民营经济诉讼专门服务窗口,由诉讼服务中心安排专人优先办理涉民营企业立案、送达、咨询、执行;设立金融巡回审判法庭,指定资深法官为民营企业涉诉案件提供审判执行一站式绿色通道。 巡回审判“解民纷”。设立巡回审判办案点19个,坚持巡回审判“有案办案、无案宣传”工作常态化,针对涉老涉少涉远案件,做到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充分发挥巡回审判“巡回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专项执行“保民生”。深入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创新“三四五”执行工作法,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平台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及时有效查控,加大公开曝光力度,定期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护法企业“降风险”。开展“三走访三服务”“百名法官进百村百企”活动,走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江支公司等重点企业17家,深入了解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风险和困难,发出1号司法建议书,帮助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经营。 文书送达“网格化”。在传统邮寄送达、上门送达的基础上,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运用全县“网格化”管理系统,依靠网格员、社区调解员熟悉当地人员情况和地形优势,实现精准“直通车”式快速送达,减少送达中间环节。 繁简分流“提速办”。前移司法服务端口,在县政务中心、信用联社、财保公司等地建立专门巡回法庭,优化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及小额诉讼案件,采取分流措施,引入速裁审理轨道,通过司法确认、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婚姻家庭类案件、保险类案件就地化解、不再成诉。 司法救助“暖民心”。购买执行救助保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人一律纳入救助范围,解决特殊困难申请人医疗、生活燃眉之急,先后为植物人王恩均等32名确有困难申请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6.93万元。 普法宣传“惠民生”。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政法为民十大行动”“千名政法干警进万家”活动为载体,走访全县13乡镇32村,走访群众688人次,开展“送法进校园”5场次,“送法进企业”“送法进集市”18场次,进一步提升百姓法治意识、维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