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罗玲如)5月8日上午,由四川大学主办,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绿色发展与县域治理暨学党史、应“七问”,建设“品质通川”、打造“有礼之城”研讨会在达州市委党校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通川,交流学术、共商发展、共话未来,为绿色发展与县域治理、建设品质通川、打造有礼之城提供高水平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在现场,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张星久教授表达了他对通川有礼的见解。 张星久教授表示,“通川有礼”“品质通川”活动的开展,无论在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还是在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地方治理模式方创新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 首先,“通川有礼”活动准确地诠释传承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和优秀成分,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其次,这项活动准确把握了“礼”在构建良好社会秩序中的特殊地位,在现代国家治理的语境下,敏锐地发现并很好地诠释了礼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功能,在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探索出了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再次,活动也很好地彰显和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思想中平易近人、宁静致远的道德实践精神和路线;最后,这项活动还有一个突出的创新之处是,把“有礼”活动延伸基层治理,以崇礼尚德活动为抓手,推动政府管理的精细化和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研讨会现场,张星久教授还提出了对“通川有礼”活动的展望与建议。张教授表示,“通川有礼”已经对“礼”做了很好的现代诠释,将“礼”抽离了传统的等级尊卑、纲常伦理的语境,扬弃了其中强调尊卑贵贱的成分,植入到了现代精神文明发展方向和现代治理语境之下,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这种“礼”的新精神、新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首先是规则意识。“礼”就是一种行为规范、规则体系,意味着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行为规范,做事的规矩;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守规范,讲规矩,有标准,不走样,不马虎。 其次,“礼”表达的是对人的尊重、尊敬,是对人的敬意和友善之情,意味着相互承认,包容和尊重,是以自尊的精神去尊重他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各美其美,成人之美,不是对他人,对陌生人冷漠,乃至怀有敌意。这样才会人人和睦、优雅相处,社会才会和谐舒适。 再次,“有礼”也意味着一种生活智慧和治国理政的智慧,意味着人际关系清亲有度,做事和处理各种关系时有分存感,有底线意识,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清楚自己在家庭社会在生商界政界各自的角色地位。就政府而言,既不能缺位失职,也不能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政府和企业既要避免亲而不清,勾肩搭背,又要防止清而不亲。 最后,“礼”传递的是一种“敬”的做事态度和职业精神,专注本职工作的职业精神,匠人精神。礼的重要功能在于名分,知道该干什么,就会平心静气,具有职业庄重感神圣感,工作中追求完美精致。
|